数据采集精度极高的全能运动助手这块手表用了都说好

时间:2024-05-11 20:11:02浏览量:66279

前言

相对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数据手块手表说好Garmin,国内的采集运动爱好者可能对TomTom还比较陌生。实际上,精度极高比Garmin(成立于1990年)年轻一岁的全动助TomTom作为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解决方案供应商,早于2013年就和Nike合作切入运动穿戴设备市场,用都一年后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无胸带心率手表TomTomCardio。数据手块手表说好2015年9月,采集TomTom在IFA(InternationaleFunkausstellungBerlin,精度极高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)上发布了最新的全动助TomTomSpark系列运动手表,以期与直接竞争者GarminForerunner运动手表一战。用都

这次评测的数据手块手表说好对象,为国行售价1680元的采集TomTomSparkCardioGPS运动手表。这款集GPS,精度极高无胸带光学心率监测以及无线音乐播放功能(部分型号)于一身的全动助TomTomSpark全能运动手表到底表现如何,能否为TomTom在运动手表市场攻城掠地?下面带大家一一分解。用都

本次评测目录:

产品开箱及参数

产品设计概览

产品设计:光学心率监测

实战体验:跑步

实战体验:健身房

活动监测功能

App和网站

总结

产品开箱及参数

TomTomSpark系列共有四款产品,其中笔者拿到的是国内售价1680元的光学心率版TomTomSparkCardio,跟基础款的区别是多了一个光学心率监测仪,但是跟音乐版相比少了无线音乐播放功能(需配搭蓝牙耳机使用)。除此之外,此系列产品的功能是一样的。

TomTomSparkGPSWatch:$149USD/1179元

TomTomSparkCardioGPSWatch:$199USD/1679元

TomTomSparkMusicGPSWatch:$199USD/1679元

TomTomSparkCardioMusicGPSWatch:$249USD/1960元

包装非常简单,只有手表,充电线(未入镜),和说明书。

表盘可以从表单上卸下

充电插口设计

由于是非触摸屏,所有的操控通过这个正方形的四轴拨盘来实现。

背面的金属充电触点和光学传感器,注意并没有凸出。

产品参数

产品设计概览

TomTomSpark采用了非常粗旷的黑色橡胶表带-看上去很耐用,但实际的手偏硬,缺少了硅胶的灵活性和柔软性,直接的影响是手表的塑料感很重,初戴起来也感觉偏硬,尤其是跟硅胶手带的GarminVivosmartHR相比,但习惯后尚可接受。表带的采取了三重卡扣,使得带上去非常牢固,避免了跑步过程中手表跳动影响心率监测准确度。

但是,手表外观设计有一个相当不人性化的地方:充电线非常难插拔。第一次充电的时候,我摸索了半天,才能让充电器对准表背面的金属触电,充完电后发现拔下来更是个难题。由于生怕把充满塑料咸的充电器掰断,我摸索了半天才找到窍门。不得不说,个人对TomTomSpark的外观是比较失望的。

除了运动记录功能外——我在后面章节会重点评述——SparkCardio还有常规(智能手环)的计步和睡眠监测功能——这意味着要获得完整体验,你需要全天佩戴。但是Spark的黑粗外观及略显粗糙的表带做工,我在接近两周的体验后,选择了只在运动时佩戴它。

Spark没有使用触摸屏,而是采用了Nokia手机的经典(复古)操控方式——表盘下方的四轴拨盘。这个设计使表盘下突出了一大块,在美感上当然大打折扣,不过在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之后,确实能体会到它的易用之处。手表OS的逻辑设计很合理:初始界面是时间,往左拨进入步数界面,往右拨进入运动监测菜单,上下拨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。而且,采用操控杆而不是触摸屏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:当你在运动大汗淋漓的时候,还能使用实体操控按钮精确操作,避免了湿手在触摸屏上死命划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尴尬。

产品设计:光学心率监测

光学心率原理:基本上心跳分为心脏收缩与舒张两个阶段,而运送到血管的血液会因为心脏收缩与舒张时输出血量不同,导致血管颜色会有些微差异,而光学心率监测器由LED绿光源打入皮肤内,光源会穿过生物组织中行进,在由接收器接收讯号,利用光感测元件吸收光线能量的原理,经由电光感应元件侦测皮肤下的血管搏动变化来进行心跳率计算,吸收最多光线的时期刚好是心脏收缩的时期。简单来说,腕式光学系指经由LED光束照射皮肤并侦测血液流动变化,计算出当下的心跳速率。LED灯每秒闪烁超过数百次,藉此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,也就是您的心率。由于环境光线对采集结果影响比较大,所以这种运动手表使用时一定要贴着皮肤。

对于一款无胸带心率手表来说,最重要的元件当然是这个“小绿灯”——光学传感器。作为获取心率数据的核心部件,它决定了心率监测的精确程度。光学传感器的好与坏,决定了一款运动手表是良品还是废品(不信你看看小米手环心率版,心率功能只能作摆设)。而笔者在试用过市面上几乎所有带心率光学传感器的产品后,可以说得上迅捷准确的,实在寥寥可数——这款Spark手表是其中之一。

对比上一代产品,TomTomSpark放弃了Mio(迈欧,全球无胸带心率表的发明者)的光学传感器技术,而转用了一家新的供应商——LifeQ。作为一家专注于用算法和大数据提升人类运动表现的初创软件公司,LifeQ实际上并不生产传感器—他们根据产品特性设计方案后,再选购零件来改造。这次的TomTomSpark就采用了德国厂商Osram生产的SFH-7060多波长PPG光学传感器。

在后面的实际测试中,这枚传感器的表现十分出色,跟心率带的精确性不分上下。尤其是对比搭配Elevate传感器的GarminVivosmartHR,TomTom的数据采集精度和密度要略胜一筹——原因在于TomTomSpark传感器搭配的德州仪器芯片(AFE4404)。外行人士选光学手表,也许只会看传感器的品牌——殊不知控制芯片的重要性有时候大于传感器。一款好的传感器只能保证你的原始数据准确(rawdata),但是怎么样采集这些原始数据,并让这个采集过程保持流畅、高效和准确,就要靠算法和芯片了。在这方面,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,LifeQ做得非常出色。所以,以后采购带心率手表,别以为只要配备光学传感器都差不多了。也许是意识到了算法和技术的重要性,Garmin也在2015年底推出了自家研发的Elevate光学心率监控技术。在这个战场上,众厂商已经渐渐地从拼硬件配置转移到算法和大数据上了。

好了,说了这么多技术铺垫,那么这款TomTomSparkCardio手表的实际体验如何?一起来看看。

实战体验:跑步

这款Spark的最大特色和卖点是运动监测。TomTomSpark有跑步,自行车,游泳,跑步机,健身房,室内单车,自由式(散步,疾走或其它球类运动)和秒表模式——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运动。

在过去几周里,我重点评测了跑步和健身房模式。

在主界面往右拨操控键,就可以进入模式选择。第一个模式就是跑步。注意:记得在开跑前提前一分钟开启,因为GPS搜寻卫星信号需要时间。要不你像我一样在热身时开,等热身完了就搜到星了。作为热身时间提醒器用,一举两得。

在跑步模式,你可以设置这几种训练模式:

-无(自由跑,我最常用)

-目标(设定本次训练目标,可以是距离,时间或卡路里)

-时间间隔(Intervals,即设定一个完整的间歇跑训练)

-圈数(Laps,设置时间或距离为一圈,或手动计圈)

-区域(Zones,设置一个配速,心率或速度的范围,超过或低于会提醒)

-比赛(以历史训练记录为目标比赛)

绝大多数时候我会用自由跑或以距离为目标,因为最方便。在起跑之前,你还可以自定义你想显示的指标。

跑步的时候,通过上下键切换屏幕,可以查看不同的指标,分别是:时间,已完成距离,实时配速,平均配速,速度,平均速度,心率,心率区间,以及卡路里。

两次次测试下来,能发现SparkCardio心率监测非常准确。

与心率带采集数据的对比:

与ScoccheRhythm+光学心率器数据对比:

GPS数据也十分精确——连下天桥转弯都准确显示出来了。

5公里间歇跑详情,注意心率的起伏和GPS轨迹,一圈大概是500米:

小结:就慢跑测试来看,TomTomSpark心率传感器和GPS的准确性让人印象深刻,在同类产品中属于中上水平。不过由于最近天气暖和,没有办法测试在寒冷天气下的表现。出于光学传感器的原理,气温这个影响因子还是比较重要的。大家感兴趣的话,不妨自己测试一下。

实战体验:健身房

另一个最常用的模式是健身房。在使用健身房模式时,GPS会关闭,HR光学心率传感器开启。

在健身房模式下,跟跑步模式一样,你也可以设置训练方式,和训练时显示的指标。训练方式有:

-无(自由训练)

-目标(以时间或卡路里为目标)

-时间间隔(Intervals,跟跑步的间歇训练方式一样)

-圈数(以时间或手动计圈,对于动感单车或椭圆机训练比较有用)

-区域(心率区间训练)

这里讲讲我最常用的心率区间训练功能。

心率,又称脉率,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,单位是bpm(即beatsperminute,每分钟跳动次数)。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汽车的话,那么心脏就是发动机。很明显,如果发动机越高速,甚至是负荷运转的话,汽车的时速也越快,而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;反之,发动机低速转动的话,汽车就处于低速行驶状态,相对耗能也就越低。反映在身体上,发动机的转速就是我们的——心率。

健身的目的无非这几个:减脂(燃烧脂肪),塑形(形成肌肉轮廓),提高耐力(肌肉耐酸度,又称作乳酸阀),提高速度(最大摄氧量,简称VO2max)。但是,每个人的健身时间是有限的——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,最大化实现目标?

于是乎,心率表和区间训练法的意义就凸显了。

其中MHR的公式如下(Runners’World推荐公式,也有一说是用220作被减数)。

40岁以下:MHR=2(0.7xyourage)

40岁以上:MHR=2(0.5xyourage)

一次健身记录的心率图,时长68分钟,用的是类HIIT训练法。先从强度小的局部肌肉器械训练开始,渐渐加大强度,到45分钟的时间达到峰值(TRX训练),然后强度再慢慢降下来:

可以看到训练是强度集中在恢复和减脂区间(也是我的目的):

TOMTOM的官网上也提供了科学详实的6周训练计划,以适应不同训练目标的人群。不过目前只有英文版。链接:

其中一个6周减脂训练计划:

活动监测功能

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智能手环品牌的挑战,基本上2015年下旬后上市的运动手表都加入了计步和睡眠记录功能(一般通过记录手臂摆动频率的传感器实现),以转化智能手环用户。

戴着Spark的时候,它会记录下你的步数,步行距离(通过计步芯片估算,非GPS),消耗的卡路里等。你可以在手表上查看,或者同步到手机上。

数据基本准备,跟我同期佩戴的GarminVivosmartHR手环频数接近,只有一天百步左右的误差。

这款手表还有比较简单的睡眠记录功能。睡觉的时候戴着它,可以看到你每天睡眠的时长。跟计步功能一样,它也是通过频率传感器来实现的。不过个人并没有使用这个功能,因为实在是不习惯戴着这么大个头的手表入睡。

App和TomTomMySports网站

如果说设备是躯干的话,那么App和数据管理平台就是智能运动设备的灵魂。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呈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载体的话,设备等于零。跟Garmin一样,TomTom也提供了两种方式来帮助用户管理数据:App和TomTomMySports网站。你也可以把数据上传并同步到像Strava,RunKeeper或NikePlus等第三方平台。

在电脑上安装TomTomMySports软件后,即可上传手表的运动数据到服务器。

然后是手机App。在AppStore里搜索TomTom便可找到。可以通过蓝牙让手机和手表配对,实时同步手表和MySports服务器的数据。

在手机App上,清晰简洁的界面有助你分析数据。

笔者最常用的,当然还是PC端的网站平台MySports。

刚进入网站,可以看到非常美观清晰的活动总览。

还可以通过训练模式来给自己设计一个数周的训练计划,在网站设定好之后,在下次手表与手机同步的时候,把计划传输到手表上。

总结

总的来说,这款TomTomSparkCardio在光学心率GPS运动手表这个品类中非常有竞争力。出众的光学心率监测精确度,易用的App和相对低廉的价格,都让它成为不错的选择。体验这三周下来,唯二让我不满的,一是表带设计不够前卫,二是屏幕容易刮花。

-------------END----------------

炎炎夏日也想做潇洒“跑男”?没这些装备你只能痛苦流汗!


公众号回复:跑男

别因为出汗而阻挡了运动的脚步